2014年8月3日下午16时30分,云南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以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迅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抢通生命通道,保障了伤员得到及时转运、救援物资与救援力量得到及时输入。人民网特别推出“回望鲁甸,我们在一起”系列访谈,本期邀请到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刘一平分享那些在灾区的故事。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刘一平在此次救灾工作中总结了3点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一是在灾区,很难打通电话,这样就不能和厅里对接,没办法有效地指挥救灾工作,今后,可带上更先进的通讯设备,比如卫星通讯设备。二是龙泉河上钢架桥的架设,当时原计划是三十人一组,分两组,然后两边同时架设,这样速度就比较快,六个小时可以完成,但作业面太小,只能一组作业,最后是花了12个小时才架设好。三是平时训练应该更加从严要求,更具实战性。
[详细]
云南鲁甸“8·03”地震发生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迅速搜集相关信息,一方面上报信息,一方面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应急救灾方案。这次地震造成的道路损毁是在云南近十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造成大约343条公路, 1828公里的道路损毁,有些路段的损毁可以说是毁灭性的,路基被塌方体掩埋和冲毁,再加上余震和降雨,救援难度十分巨大。
[详细]
【解说】云南鲁甸地震发生以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迅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抢通生命通道,保障了伤员得到及时转运、救援物资与救援力量得到及时输入。本期的“回望鲁甸,我们在一起”系列访谈,我们邀请到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刘一平,和我们一起分享云南交通人在灾区的故事。地震发生后。根据前方上报的灾情,在抗震救援黄金72小时内,云南交通系统连夜抢通了沙坝到龙头山道路,吹响了抗震救灾的号角。
【刘一平】当天晚上进去的时候,这个沙坝到龙头山,它八公里的这一段路塌了,损毁是非常严重的,基本上都大部分路段都被堵塞了,塌方了,被石头堵塞了。另外,就是我们在龙头山龙泉河这个地方,它有大量的塌方,这样,就是在那个地方,因为就一条河,就成为一个障碍,就过不去了。因此,我们首先就连夜去抢通这个沙坝到龙头山的这一段的道路。
【解说】经过连夜地努力,沙坝到龙头山的这段道路于8月4日的6点30分成功初步抢通。大量伤员得以从龙头山“孤岛”运送出来。刘厅长在得知地震消息后第一时间赶赴了灾区,在到达灾区之后,现场的情况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刘一平】它的破坏程度肯定要比之前的一些大一点,这个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绝对没想到它的破坏程度、惨烈程度有这么高,所以我们到了沙坝这个地方,道路不通了,需要走路了,沿路看全是塌方,然后再到龙泉河的桥边,这个地方也是上千方的塌方,而且根本就没办法清理,因为你清理了,山上又跟着坍塌,所以看了惊心动魄的。
【解说】由于鲁甸地震灾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加上天气和余震的原因,通往灾区的道路反复中断,对此,抢通和保通这条生命线成为了救灾的关键。
【刘一平】我们在抢通过程当中,在这个时候,那肯定是要冒着风险的,这个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与此同时呢,我们也加强一些安全保护工作,比如说设置险级瞭望员,用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然后,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大型设备,逐段逐段的,从两端、根头进行抢通。
【解说】然而,据刘厅长介绍,灾区的实际情况远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
【刘一平】我心里边想这么大塌方体,用这么几个小时的时间,那个时候都已经两点多了吧,还能不能抢通,我心里边没底。因此,作为领导方面还要做第二手准备,但是我们的抢通队伍,他们那个精神,他们的能力,那确实非同一般。到了第二天六点半初步抢通。到了十点半,经过进一步地清理、拓宽、稳定,到十点半就有效抢通。这条路的抢通应该是对我们灾区的抢险救灾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一个保障。
【解说】这次地震造成的道路损毁是在云南近十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造成大约343条公路,349段,1828公里的道路损毁,有些地方的损毁可以说是毁灭性的,甚至连路基都被塌方体掩埋和冲毁了。再加上余震和降雨,所以救援难度十分巨大。刘厅长告诉我们,本次救灾云南省交通系统共投入人力七万多人次,大型设备六万一千多台,投入汽车、卡车、工具车等一万多辆次。
【刘一平】鲁甸可以说是反映了我们昭通市,也是乌蒙山区一个特殊的地理现象,它就是代表,在那个地方除了在县城有一块平地,在其它地方基本上没有平地,全是崇山峻岭。这次大家都知道,鲁甸地震它的震级虽然不太高,但它的烈度特别高,所以对道路的损坏就是一个叠加效应,所以这次的道路损毁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
【解说】刘厅长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在昭通到巧家二级路甘家寨段,大概一公里的范围,山体滑坡造成的塌方体达到了两千万方,而且形成一个非常具有威胁的堆砌,随时都有坍塌可能。
【刘一平】在我们抢险救灾的过程当中,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晴天,不下雨,也没余震,一下,哗,一千多万方的塌方体就下来了。
【解说】在鲁甸地震灾区,不论是之前的应急安置还是现在的过度安置,道路畅通是保障物资与人员进出的基本条件,因此,进出灾区的各主要公路依然是受灾群众的生命通道,为了保证进出道路畅通,交通部门积极采取了包保措施,明确了责任划分,全力做好了保通工作。
【刘一平】我们通过分析以后就进行了一个责任划分,采取包保这种措施,所谓的责任划分,就比如说我们把沙坝通往龙头山这八公里路交给我们公投公司,比如说昭通到巧家的二级路,这条路损毁非常严重,我们就让公路局去抢通保通。比如说像甘家桥,我们就让公路局的指挥部等等。
【解说】划分好责任之后,各级交通系统干部和职工就携带着大型设备进行昼夜驻守,做到随时阻断,随时抢通。目前交通部门已经着手编制地震灾区具体的恢复重建计划,道路恢复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刘一平】我们考虑,一个是把重要的通道,而且是现在具备永久性地恢复重建的条件的这些道路先进行恢复重建,随时有滑坡、塌方的这么一些情况,我们就排危,先给它保通、运行,满足生产、生活以及救灾的需要。
【解说】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在应对各种不期而至的突发情况时,云南交通部门早已准备过一些应急预案和措施,但刘厅长表示,通过这次地震的检验,这些措施还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空间。
【刘一平】我这次非常深切地感受到,进了灾区里,很难打通电话,这样,我在里边,不能有效地和他们对接,而这个过程延续了差不多两天,像这样,今后我们应急抢险办法的时候,跟着我进去的人,我们就有经验了,带上更先进的通讯设备,卫星通讯设备,赶紧去灾区,这样就可以把现场指挥和厅里的指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个工作还需要完善。
【解说】8月5日22时,经过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载重15吨,连接重灾区龙头山镇与通往外界公路的钢桥终于合龙,通往灾区的生命通道瓶颈终于打通。而说到这座桥的架设,刘厅长却用了“教训”二字来形容。
【刘一平】另外我们这次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教训,比如说到龙头山,龙泉河上的钢架桥的架设,当时我询问了我们有关方面的技术人员,我说这个钢桥运到现场需要多长时间能架设好,他们给我说是六个小时,但实际上,钢架桥运到那个地方我们才发现,它的作业面太小,只能一组作业,最后我们是花了整整一倍,12个小时。如果以后再发生这样的灾害,我们一边把钢架桥往灾区运,一边我们就开始平整场地,把作业面拉开,满足我们假设钢架桥的需要。
【解说】刘厅长告诉我们,今后将加大救灾应急演练的强度和要求,让训练更具实战性。交通运输厅还将把“8·03”抢险救灾工作重演一遍,模拟一次,完善各个抢险应急方案。在地震救援中,出现了不少感人至深的救援故事,有基层的干部、一线的职工、志愿者等等。他们的事迹,让刘厅长感触颇深。
【刘一平】在灾区那么二十个日日夜夜,让我们感触深,感动、震动的人和事太多。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对灾害的反应能力,对抗灾救灾的组织领导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我认为是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我们特殊的一种精神,这次体现的非常深刻,第二方面,看到解放军一队一队地开进,救灾物资一车一车开进,志愿者不断进入,这个过程,一方面是鼓舞力量,一方面会非常感慨,有了这么强大的力量,那我们的救援工作会非常好地开展起来,损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第三个方面,就是看到,以我们这些交通人为例,我们这些一线的职工、基层干部,这么忘我地、冒着生命危险地、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我觉得这些人很了不起。
【解说】在这次救援中,交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抢险救灾一线,谱写了一曲曲让人为之动容的赞歌。
【刘一平】一位是在负责瞭望险情的时候,塌方下来,埋了,另外一位就在我们抢通运送物资的过程当中,车坠落在悬崖下,当场牺牲了,还有的重伤,还有的轻伤。当然,我们在灾区看到的,听到的,远远不止这些,这些确实体现了我们在救灾当中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还是给我们以后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我的感触都非常深,也是非常之感动的。
【解说】到目前为止,交通系统的救援队伍还坚守在一线抢通保通,而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默默贡献,才有了灾区生命线的畅通。衷心地感谢每一位曾经奋战和依然奋战在鲁甸灾区的人,也希望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共同努力下,鲁甸地震灾区能够早日恢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