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滚滚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黄金水道,2014年,“打造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长江经济带”上升 为国家战略,云南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省份,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从理念到实践走过了怎样的历程,云南如何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带着 相关问题,人民网记者日前对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施本植进行了专访。当前,我们为什么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施本植教授从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给出了解答,他认 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施本植】我认为这是有非常重要的背景和实践基础。从外部来说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这个“一体化”就是各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 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要素之间越来越降低流动的成本、配置的成本,成为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加快,这个是外部非常明 显。比如说区域化的一体化组织,现在是雨后春笋,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各个地区之间的这种交往和联系,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之间依存的程度增加。因此这是一个外 部的大的环境。那么又面对这样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这样一个国际经济发展的格局,首先是要做好国内的一体化。
所以我觉得“长江经济带”实际上就是我们国内搞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那么就国内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快速的发展我们一直以来采取的是非均 衡的发展,也就是梯度推进发展的这样一种思路,那么现在看来有很多成效,但是也有不少的问题。东中西部地区,因为正好长江经济带,正好是东部就是上海,而 我们这边是西部,两端。横贯了从东到中到西的这样十一个省区、城市。那么实际上有发达的地区,也有欠发达的地区。就这一带的这样一些省区而言,改革开放以 后,区域之间的差异没有明显的改观,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加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出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的,这样一种一体发展的这样一种发展思路或 者这样一种实践是国内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迅速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选择。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其他的角度来考虑,就是一体化就是要降低资源配置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那么长江经济带的这样一些省区的话,应当说 资源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也出现了,相对来说东部地区优秀成本上升快一点,西部地区包括我们云南省,我们的自然资源相对富集、相对丰富、相对多样,但是我们 的资金、技术、相关开发、能力这些方面我们要相对弱一些,从市场的角度也是如此。因此就是说构建这样一个经济带对于我们配置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于 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应当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极的选择或者说很重要的一个支撑。
【解说】长江云南段,称为金沙江,流经云南迪庆、丽江、楚雄、昆明和昭通5个州市,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逐步实施,长江经济带建设给云南究竟会带来哪些机遇,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些机遇,施本植教授对此做出了观察解读。
【施本植】毫无疑问,这样一个“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把云南省纳入到里头去,对云南省是一个重大的机遇。重大的机遇就是说云南省发展相对落后,因 此,小兄弟跟一些老大哥在一块儿绝对是会受益的,绝对会收益的,这个是从一般的老百姓常理都会知道的。我们跟上海,我们跟重庆,我们跟其它一些省区,在一 体化的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信息共享、机会共享、资源共享。当然这些都是互惠互利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云南省会受益,云南省会更好的发展,这个是比较 空,宽泛的来说是这样一个道理。事实上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你比如说就运输就物流而言,如果说是长江经济带你看它占的运输量很大的,特别是有一部分商品的 货物的运输占的比重非常高,而且它的运输成本又是相对低的,那么作为云南省这种物流成本相对高的这样一些省区来说,如果是真的这个经济带能够很好地发展起 来,单从物流的这个方面云南省就有很多受益。水富港,是吧。那么这个我知道也是多年来云南省也关注应当把这个进一步完善它的功能,那么这个就可以相对缩短 云南省跟中心城市、中心市场的这样一个距离,这样交易的成本就会大大地降低,所以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就是说,现在可以看到有些地区的有些资源已经是相对很 明显的瓶颈了,沿海地区因为它开发比较早、开放比较早,它的要素成本上涨非常快,所以云南省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当中,云南省可以依托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 相对便捷的跟东南亚南亚的这样一个通道。我觉得云南省可以用,在产业发展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就是你比如说将来很可能就是承接有些产业来这里发展,对吧。 特别是资源型的有些产业,还有一些外向型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这样一些产品。
那么我觉得除了经济上的合作以外,这个给云南带来的非常重要的机遇是沿海地区它有相对发达的发展理念、相对好的人力资源,当然也有相对完善的市场体制,这 个是云南省极其缺乏的。我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云南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这些自然资源还没有变成真金白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力资源差,人力资源太 差太差,那么缓解人力资源,这个需要我们自己办教育,需要我们自身的提高,但是更重要的是跟长江经济带的其他的一些兄弟省区交往的过程中,我觉得各个层面 特别是我们的政府,他们会得到很多的启发很多的启示。所以云南省在这个过程当中,真的是给云南省会带来多样性的各个方面的好处。各方面的好处,不仅是产业 发展的好处,经济发展的好处,不仅是充分发挥云南的资源优势后发优势,把它变成现实的经济贸易优势的这样一种机遇、一种好处。我觉得也对云南省长期的持续 发展,对改善云南省的整个人力资本结构,发展理念的更新,整个市场体系的完善,包括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改变都会起很多作用。
【解说】发现机遇,把握机遇,融入长江经济带,目前纳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11个省市,都在积极谋划准备。施本植教授认为,云南具有特色鲜明的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处在长江上游,不论是经济合作还是生态文明建设,云南都将发挥其他地区所做不到的特殊作用。
【施本植】云南省的特点很多,概括起来最重要的特点我觉得一个就是自然资源确实是相对丰富,包括我们的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人文资源,各种各样 的,尤其是一些特色资源,这个是很多地方不具备的。它跟三个国家是直接接壤,还有跟十几个国家相连。因此东南亚、南亚这两个市场和中国将来整个亚太它的发 展、它的合作过程当中,云南省是处于中心地带。
实际上就是东南亚、南亚和中国这三大经济板块合作、交往的过程当中云南省是一个战略支点。因为从交通运输的构架来看,是这样子,将来我觉得从产业、从其他 很多方面,云南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区位,它可以发挥这样一个作用。那么长江经济带,我们云南省在长江经济带当中呢更好的依托更好的利用其他省区。因为 这样一个经济带,它这个人口也好土地也好,特别经济总量,经济总量接近百分之五十了,百分之四十几。那么这样一个东西,云南省完全可以依托,与此同时云南 依托这个东西呢,我们还可以把长江经济带向西部延伸,向东南亚南亚一体化的走廊,或者一体化发展的这样一个,这样一个流域经济吧,这个带呢它可以延伸出周 边国家去,延伸到东南亚、南亚,甚至是更远的地方。
所以云南省在这个经济带当中,目前看经济总量云南省非常的小,比上海,只有上海人均的三分之一。但是云南省在资源方面是有它的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云南 省还有其它一些后发优势。我觉得刚才讲到的,除了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以外,就是云南省的生态环境。因为国家给我们的定位也是“五位一体”,经济建设和生态建 设要同步。那么云南省这个地方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屏障,如果长江经济带开发过程当中如果是上游的云南省如果是环境搞不好,肯定会影响长江经济带。云南 省的这方面搞不好,也会影响到周边国家。这个实际上多年来大家已经越来越清晰,因为云南省作为生态屏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它在这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过 程当中,我觉得一个是经济上,一个是内外联的沟通东南亚境外市场的作用。另外一个劣势在生态,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这方面,云南省会发 挥其他省区不大一样的特殊的作用。
【解说】按照专家的观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出发点是基于加快一体化建设的考虑,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高效配置,降低成本,从而 得到合作共赢实现经济结构改造升级,打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根据施本植教授的分析,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应该谋划好产业布局,他提出了产业生态化 改造,并建议云南省在产业选择上要做到“加法、减法同做”、“本地异地调整同抓”。
【施本植】产业的生态化改造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国际上起步相对早一些,我们国家现在也提出已有的这样一些产业如何转向绿色发展,如何让它更加生态化,符合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需求、要求的这样一个想法,这样一个思路。主要讲的是工业,是二产业,加工业、制造业,那我想生态化改造确实有非常多的一些内容,那么 一个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说,我们在生产环节,我们在项目的选择,项目的开工、加工环节的生态化改造问题,那么这个方面就是要找一种绿色发展,尽量的低碳,可 以循环的这样一种路子,循环使用资源,尽可能少消耗、少排放。从供给的角度来说,这样你提供的这些产品配套的应该有一系列的包括认证、标志这些东西,现在 国外也在搞,我们国家也在弄,包括生态化的企业,生态化的产业园区,你们都知道了,现在也已经提出来了,我们现在产业的园区化趋势非常明显,这个园区不是 一般的工业园区,这个园区是生态化的路子,因为你把很多产业、很多企业放在一块儿,包括污染的治理,可循环利用也相对来说更容易,成本更低,所以包括园区 建设也要生态化。这个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说。那么从需求的角度来说的话,我觉得我们要营造,我们要形成一种低碳、环保、绿色的这样一种消费理念、消费模式。 如果说有这种市场的话,有这种需求的话就麻烦了,如果还是仍然热衷于那种就麻烦了,所以我觉得供给需求两个方面都要强调,形成这样一个社会范围,有重要的 有一系列的正常措施来做保证。首先是发挥,还有一些跟生态化改造,跟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相应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要出台。
我主张的“加法减法”要同做,就是既要“做加法”,适合我们云南的一些产业发展,要引进,要接纳,转移过来。与此同时,我们的有些东西,就是刚才讲的我们 要“做减法”,有些该淘汰的我们要淘汰,该转的要转,甚至是“做减法”是前提,你把减法做了以后才能腾出资源,腾出发展的空间。还有就是要就地调整和异地 调整要同抓,所谓异地调整就是接纳产业转移对不对,还有我们现有的一些产业改造提升,还有一些新兴的产业的排瘀,要支持、扶持。
比如云南省现在提出要加快产业的发展,那么这个产业发展已经非常明细地提出农业方面就是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要走向绿色发展,要充分发挥我们的这样一些绿 色资源,包括我们的生物资源,因此我们发展生物制药、发展花卉、发展无公害的农产品等等。从这几年的数据来看,确实是卓有成效的,我们的农产品,包括水果 蔬菜还有其它的一些东西的出口,增长是非常快的,包括我们的生物相关的一些产业,那么这些方面呢也是有明显的成效。那么加工业怎么搞,制造业怎么搞,那么 包括我个人也是这样的观点,加快我们的产业,整个产业,特别是加工业、制造业的生态化改造步伐。有些不该搞的,主体功能区的这样一种规划思路,有些地方限 制发展、禁止发展的,那就坚决不要搞。有些地方是可以发展的,那么这些项目的选择,这些项目的技术水平、环保措施要跟上,尽量让这样一些加工业、工业趋于 生态化,趋于低碳化,更少的排放,更少的资源消耗,我想工业当中是这样子。我个人也一直主张云南省要加快服务业,优先发展服务业、服务环节在服务业的发展 过程当中,服务业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现在我们云南省来说,农业当中实际上是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极其薄弱的,所以发展这些服务环节,产前产中产后的,对 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好处。工业当中我们国家是如此,云南省也是如此。工业当中,加工业有一个微笑曲线,我们现在是中间环节很厉害的,已经超过美国了,加工业 的产值,但是我们这两头,研发、创新、物流、融资、品牌建设这些方面我们很差,因此相对弱,因此我们缺乏定价权,实际上我们工业当中面临着重大的这样一个 转型,也有需要服务业的发展、服务环节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话,它有很多好处,云南省发展第三产业有很多条件,服务业不是说不用运输,不要物流,相对 来说,它对物流,对这方面的依赖度要小很多。而且云南省,有东南亚、南亚还有中国这三大经济板块,我在中间,我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我在服务这 三大板块的过程当中,包括我们发展物流业、金融、融资,包括其它的咨询,当然也包括教育,包括媒体,这些都是非常重视的,这些方面的发展实际上是把这三大 经济板块服务好的过程当中,云南省自然有好处。还有就是对环境的依赖、环境的污染,服务业不是说没有污染,没有依赖,但是相对来说,比起农业,它对自然条 件的依赖,比起加工业,它的排放、它的消耗,服务业的消耗,服务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要少的很多很多。因此从这些角度来说,云南省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广泛的前 景,而且服务业还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所以云南省要走一种服务业、服务环节,服务环境优先发展的这样一种新型工业化路子。
【解说】行走在金沙江河谷,遥想万里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和城市,不经想起古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的感叹。如今长江黄金水道上经济物流和人员往来的逐步增多,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建设,长江流域的经济和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也将更加紧密,施本植教授表示,云南 是生态脆弱的省区,流域保护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建议国家制定合理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施本植】流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确实是有利益如何均衡,环境保护如何兼顾这些问题不仅是云南省相关的这些流域当中出现,其它流域,包括在国外也是这样以 后总情况。那我想这个确实是需要很好地探索,很好地实践,要说是有什么建议的话,我觉得,云南省作为一个地处这样一个生态相对敏感,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 个区域的这样一个省区,云南省在产业选择,云南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确实是要树立一种所谓的现在我们讲的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持续发展 的理念。所以从项目选择来说,我们觉得确实是一定要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选择一些资源消耗相对比较小,附加值相对比较高,市场前景相对好,污染排 放相对少的这样一些项目。与此同时,我觉得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包括国家层面上,作为这样一个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的敏感地区,生态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这样 一些地区,你要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督查,才能够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或者在云南省在其它地区交往的过程当中,双向的,两个方面的作用双管齐下的话,我觉得社 会经济、环境各个方面发展才会坚固。
【解说】长江经济带建设让长江流域焕发生机,作为国内涉及东、中、西部的经济一体化建设区域,在被寄予了期望的同时,也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聚焦和建议。作为云南经济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施本植教授在接受专访时,提出了4条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议。
【施本植】我觉得无论是发展长江经济带还是某个区域也好,要把2007年中央出台的《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这个东西落到实处,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有 些地区你就不能限制发展禁止发展,你就不能搞那些方面的发展。另外一个是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的立法 当然除了立法之外呢就是这方面的严格执法,另外一个呢可能还是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当中的一些包括产业选择的目录,产业转入的一些门槛,一些条件,我觉 得还是应当,各个地方应当有相应的有具体的比较明晰的这样一些包括环境标准等等这些东西也更加具体一点,更加明晰一点,当然最终肯定就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过程中肯定还有各种各样的包括上游中游下游当中利益的协调和利益的均衡。因为这里头资源开发也好,环境保护也好,它有些时候有一些权责利的不对等,这样的 权责利的不对等会带来很多问题,区域发展,经济代发展,因为国际上也是,欧盟也是这个样子,中国东盟也存在这个问题。以前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他们也有一些类 似的问题,但是都应该有一些规则,都应该有一些明细的权责利的这样一些相对对等的成本和收益的分配 。
【解说】畅想“长江经济带”,望着滚滚逝去的长江水,千百年来,关于长江,除了掏不尽的历史记忆,更有讲不完的今朝故事,长江儿女一代 又一代的肩负起时代使命,长江经济带从理念到实践,人们满心期待,这种期待有祝福、有梦想更有坚决的信念,像东奔的长江之水一路蓄势待发,最终奔腾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