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回望云南鲁甸“8·03”地震,武警云南总队曲靖支队迅速反应,多线作战,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与救援。哪里有危险哪里上,哪里有困难哪里帮,武警官兵们不辞辛苦,在总队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救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保障灾区群众安全的同时,还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和)人民网云南频道联合推出的“回望鲁甸,我们在一起”系列访谈。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正是带病奔赴在“8·03”地震抢险救援一线的武警云南总队曲靖支队政委角振云,请他来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曲靖支队在这次鲁甸“8·03”地震抢险救援一线的奋战经历和感受。
角政委您好,欢迎来到我们演播室,先跟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角振云】人民网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武警云南总队曲靖支队政委角振云。
【主持人】听说您也是刚刚才从前线回来,首先要对您说一声“辛苦了”,那么在8月3号下午四点半鲁甸发生地震,您是在什么时候得知地震消息的,您们又是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哪些举措?
【嘉宾】我们五点三十分接到总队预备开进命令,我们全支队立即发出一线号令,做好第一时间出动救援准备。根据总队的命令,由我带队准备机动鲁甸。
【主持人】那么您又是什么时间到达灾区的?
【角振云】我们支队280名官兵连夜兼程于8月4号凌晨三点半到达鲁甸。
【主持人】那么您当时是亲自带队前往鲁甸参与救援的,在到达灾区之后,您最大感受是什么?有哪些情况是出乎您意料的?
【角振云】我们到达鲁甸以后,因为当时连夜大雨,三点半到了鲁甸沙坝,沙坝离震中还有8公里左右,我们就徒步开进,因为当时道路瘫痪,交通堵塞,我们部队官兵全部把救援物资、个人物资,肩扛,互相之间抬着就开进龙头山镇,7点钟到达龙头山震中,(随后)就展开救援。
【主持人】那么根据当时灾区的实际情况,您们又是怎样开展救援工作的?
【角振云】到达龙头山以后,震后又经过一夜的大雨,我们看到灾区的情景,非常让我震惊。因为灾情非常重,所以我们感到人民那个时候非常需要我们,我们就立即根据指挥部的命令,立即投入到现场,龙头山镇的震中统一、继续寻找遇难者的遗体,寻找具有生命的群众赶紧救援,那些一片片倒塌的废墟里面,我们部队280名官兵立即就投入一线救援,也没来得及将自己的物资放下就赶紧投入现场救援。
【主持人】那么我们也了解到,在这次的救援中您们的主要救援地点是翠屏村,然后翠屏村又是附近几个村的一个临时集中安置点,那么当时从龙头山镇到翠屏村的路是完全中断的,当时伤员和物资又是怎么运送的,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角振云】8月4日十一点(我们)接到命令以后,我们一部分人继续留在龙头山,另外的200人就第一时间开赴翠屏村。当时翠屏这个村,离龙头山镇将近10公里。山体缓坡,道路全部中断,我们官兵不怕苦不怕流血牺牲,冒着生命危险, 沿着余震不断,当时短的半个小时,长的一两个小时就会有一次余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按照云南总队的命令,开进翠屏。虽然路只有10公里左右,但是从龙头山镇(到翠屏的路)全部是上山。从龙头山镇到坡顶,它的海拔高度将近1600多米,我们的官兵冒着危险,扛着物资向翠屏进发。
【主持人】那么这10多公里的路当时的驱车前往呢还是完全靠徒步?
【角振云】完全看徒步,而且是余震不断。因为山本来就比较陡,(因)地震后,路面上塔和下塔刚好把路堵起来,余震来时,飞石不断的往下滚,(官兵)们还扛着物资。当时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进去(翠屏村)了,我们还帮他们扛着所有的医疗设别、药品一起到了翠屏村。到了翠屏村以后,因为翠屏村下面还有四个大的行政村,是(四个)自然村的交通要到,所有物资和伤员的转运都要经过翠屏。所以我当时的任务也是非常重。
【主持人】也就是说包括运输伤员和物资都是靠武警官兵们这样一次次的来回运?
【角振云】我们当时那个村有四百多伤员,(其中)重伤员是八十多个,都是靠我们四个人一个担架,从(翠屏)那里扛下来(到龙头山镇),重伤员才又转移到昆明和昭通来,轻的救灾当地治疗,(不过)他们自己都下不来,都是要靠人抬下来,而且四个人抬都是颠簸的,扛不平的,而且还冒着余震不断,飞石不断那种情况下抬下来的。
【主持人】那么地震过后,交通中断,再加上物资急缺,保障困难,那么面对武警官兵们的一种自身的保障和对灾区群众的一种帮助,(面对)这样一种矛盾,您们支队又是怎样解决的?
【角振云】我们一是全力保障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8月4号和5号这两天,我们部队基本就靠吃干粮,自己带的保障。全部的经历投入到抢险救援,那个时候我们也非常震撼,第一次看到灾区那么严重,人民那么需要我们,我们就只想着(抓紧时间),每一分钟、每一秒钟,能多救出一个人来,都是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所以当时我们就没有集体保障官兵的生产生活。(所以连续)两晚上我们都是没有休息的,都是在救援一线休息,一看见有(需要救援的),我们就继续用灯光照着,继续救援,全力以赴救治人民群众的生命。
【主持人】那么我们都知道曲靖支队是这次省运会安保的一个主力军,那么面对重重困难和多条战线,您们又是怎样分配任务,怎样完成任务的?
【角振云】我们总队根据任务地,我们支队跟昭通支队是邻居,相对比较近。(所以)总队结合这个实际,在我们省运会安保的前提上,命令我们支队出动280名兵力增援昭通。曲靖的会泽县也是属于震区,我们实际上当时面临着4个战场。第一个战场就是省运会安保,第二个就是我们的鲁甸救援,第三个就是会泽,第四个就是我们支队日常的执勤。我们是常年执勤,常年有固定勤务。所以面临四个任务的时候,支队党委召开临时党委会,作了分工。根据总队的命令,由我带领280名兵力赶赴鲁甸,由参谋长和副政委带领200名兵力负责省运会安保,由政治处主任带领82名官兵在会泽县参与救援。平时的任务,就是在家的几个领导(负责)。实际上我们是分四线作战,当时也把党委分成三个班子组成,力争把每个任务完成好,而且是安全的完成好。
【主持人】那么自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转作风、正风气就成了部队建设发展的一个主旋律,那么在这次的救灾当中,支队又是怎样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
【角振云】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以来,我们支队也按照武警总部(和)总队党委的统一安排有序的开展。我们支队在总队统一组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当中,与时俱进,注重转作风正四风。在群众路线教育期间查找出来的不务实,比如还有虚假大的一些方面,在这次抢险救援当中得到了整改,我们就是实打实的,我们不图名挂号,不玩花架子,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于群众,心中都是装着群众的。到了鲁甸以后,看到(灾区)场景,看到人民的生活非常的困难,我们支队从领导开始,都是全身心的,能多救一个人,能多为人民干一点事,把人民始终装在心中。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也是来自于人民,所以在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自搞那些花架子,那我们就对不起党中央国务院,更对不起养育我们、抚育我们的人民群众。所以我们去了以后,从每一个细节,从开进那天起,我们就组织了党员突击队,青年先锋队,都是战斗在一线。实事求是的说,从我自己开始,从群众路线教育当中,也得到了洗礼。也通过这样抢险救援,我们支队全体官兵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的引向了深入,进一步的进行了成果转化,得到了巩固和发扬。
【主持人】那么在这次地震救援当中,我相信您身边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角振云】通过这次救援,我确实感到心里面非常的欣慰,我们支队所有的领导干部也好,官兵也好,普通义兵也好,都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武警官兵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品质。我们一大队的大队长汤云峰,我们不但是救援,还积极为当地百姓生活着想,通过这个私人的关系,当时从曲靖商会联系,当时他有一些战友在里面,退伍以后当了老板,当了商会的领导,当时他就给我报告。当时翠屏这个村有25个村民小组,1518户人家,将近6000人口,当时基本上粮食都被掩埋了,没有吃的,最缺的就是大米、油、帐篷(和)铺盖。他通过私人关系,联系了曲靖商会,8月5号就联系了40吨大米、3吨食用油、500顶帐篷、500床棉被,绕开龙头山,绕开沙坝,通过小路从鲁甸运送到一半,又把道路挖开,用小车倒进来,第一时间解决了翠屏老百姓吃的问题,每个人分到了将近10公斤大米。还有卫生队队长夏斌,也是感冒,但一直带着卫生队在前线抢救伤员;我们那个组织股长也是媳妇面临着生产,最需要丈夫在身边的时候,也是到前线抢险救援去了;还有我们的战士,一个(叫)冯欢欢,他原计划是8月5号结婚,酒店也订好了,请柬也发了,他(当时)在休假,他当时是财务,岗位(比较)重要,因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叫就回来跟着部队出发了,也没有跟我们说。到了灾区以后我们才知道他请柬发了要结婚。当时(冯欢欢)的老婆都非常的委屈,(问冯欢欢)请柬发了你让我怎么办?怎么给亲戚朋友交代?当时都喊他“逃跑新浪”,(但当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去了以后我们才知道(他要结婚的事情),所以非常感动;还有我们一个战士叫王天贵,他家就是鲁甸营屏村的,而且营屏村也是重灾区,他家的房子也倒塌了。这次救援他也跟着去了,他一直也没有(跟我们)说,一直都是在前线参加救援,他也没有回家。后来通过电话一问,(他家)房子也倒塌了,(只有)父母亲在家,我都几次让他回家看看,他都不回去。
【主持人】那他的家人有没有受伤?
【角振云】他的一个表姐的孩子,遇难一个伤亡一个。舍小家为大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每个官兵都可以写几个故事,这也体现了我们官兵通过党的教育和我们部队的教育,我们的官兵思想觉悟都很高,都体现出一个军人的本色。
【主持人】那么通过这次鲁甸地震救援,对您和支队来说,地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角振云】(这个问题)我回来我也在思考,我也在想。首先我感到国家的强大(和)军队的强大,这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这次鲁甸地震,(我们)第一时间到了以后,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非常的重视。8月4号,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就到了第一现场,当时他亲自到救援现场去看望我们。还有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涌向鲁甸,特别是到了5号6号以后,大量的救援物资就运进了鲁甸,通过人背马驮,摩托车拉,全部都延生到灾区各个村去。这一点,我感到我们国家富强、强大以后,我们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援助的手。
第二点感受,这次救援,我作为(支队)带队的领导,我压力是最大的。为什么压力大?首先是安全压力最大。当时我们支队是分作四个点,翠屏一个点,鲁甸龙头山镇一个点,县城还有车辆物资进不去,把紧要的物资扛进去了,但还有一些物资在外面,所以人员的安全,因为稍不注意,(假如)一个战士到那里去找不到了,那就是我们对不起战士的亲人和家属,无法交代啊!所以最大的是安全压力。但是通过总队党委首长亲临一线,靠前指挥,也是给我我们信息和鼓舞,我们有“靠山”啊,我们在前线有“靠山”有保障,所有我们感到,在这样有序有力有效的组织下,我们确保了官兵自身的安全,还完成了任务,这点也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第三点,我感到我们这就(救援)军民团结,共同战胜自然灾害。这也是得益于当地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部队跟地方配合的比较好,当时把我都挂(职)到翠屏的副书记,我们(其他)部队的领导也挂(职)进其他地方,把各种力量发挥到了最好的水平。
最后一点,我感到我们人民群众的自救意识非常强。(震后)第一时间还是要靠我们人民群众的自救,那个时候是非常及时和重要的,(不管)倒塌掩埋的第一时间就出来了,有生命迹象的都可以得到救治。好多伤病员都是他们自救出来的,包括我们第二天凌晨到了以后,有很多都是救出来了但是运不下来,伤员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救出来了没有得到救,他没有医疗水平和器械。(另一个)就是下不来,所以我们就赶紧上去抬下来。
那么在救援的同时,我们也在总结也在反思。我们仍然存在一些制度、一些机制的不健全,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的总结。(比如)说当时我们交通中断,我们一些设备和物资进不去,当时由于全部的力量都投入到一线去了,而一路交通的组织就非常的严重。我们能够两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到第一线救援的,最后由于交通的阻塞,(用了)四五个小时才进到那个地方。交通组织的有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二个就是我们平时的准备也还要加强。比如说我们接到命令,我们开进和平时的组织准备还有短板,(比如)我们的救援工具,等到了前线以后,你光靠人的手去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光靠用点撬杠也不行,我们所以在救援的装备,下一步我们还要严格的准备。
【主持人】那么回望鲁甸,灾区回想那些一起奋战在灾区的日子,您对曾经分在在鲁甸一线的那些武警官兵们,您对他们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角振云】我最想说的话就是,我们支队的全体官兵,我为您们感到骄傲,因为有你们,我们支队(才)圆满的完成了总队党委、首长交给的任务,而且我们光荣的、安全的撤回了,感谢你们!
【主持人】好的,那么非常感谢角政委今天做客我们的演播室,和我们一起分享您们在灾区一线的那些故事。那么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非常感谢您的收看。也请您继续关注由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和人民网云频道联合推出的“回望鲁甸,我们在一起”系列访谈。